中国科学院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重点需求,以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学科发展提供方法学平台和生物技术支撑为工作重点,探索生物技术主导的手段和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对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危害,强调理论、技术、应用紧密结合,产生具有科学突破和应用价值的创新成果。目前,实验室围绕着环境生物技术方法学、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过程与效应、污染物控制生物技术,已经形成三个稳定的研究单元。
环境生物技术方法学单元
建立和完善评价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的模式生物;发展基于分子标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生物监测方法及分子操作平台,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和污染物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以微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为基础,结合生物电化学方法,发展快速诊断生物原位代谢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检测技术。

环境污染的生物学过程与效应单元
研究典型污染物(生物污染、非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及生物学响应;探讨典型污染物对微生物信号传递的干扰作用及相关效应;探究微生物在关键元素转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调控对策;从微观水平阐释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传输、代谢、转化过程,通过多种途径阐明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的构效关系等。

环境污染控制生物技术单元
围绕污染物定向生物转化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重点研究污染物迁移、定向生物转化与去除机制,生物工艺过程的快速诊断与优化调控,恶臭物质及挥发性有机物高效去除,污(废)水达标处理资源回收型技术方法与技术规范,废弃生物质快速减量化、资源转化和能源转化新型生物技术及工艺装置,并通过大规模工程应用实现技术转化与推广。
